在预设与生成之间调和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 欧小丽
我们的教学设计其实都是教学预案,每节课我们都要把这些写在教案本里的预案拿出来,使之与学生的思维碰撞,从而产生火花,但很多时候预设的总不能和生成同步,所以每节课都要在预设与生成之间调和。
下面以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4页《快乐的家园》内容为例,谈谈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是如何调和的。这节课主要讲授两个知识点——“1”的作用和数的作用。
在第一个板块里,“1”的作用大——纠结在1筐萝卜处。
【课堂回放】
师:今天我们要去哪里玩呀?(白板出示主题图)
生:快乐家园。
师:有个好朋友它也想去,它长着两只长长的耳朵,它是——
生:小白兔。
师:它想去干什么呢?(引入主题图)哦,它来找吃的。它在这里能找到吃的吗?
生:能,有白萝卜。
师:那它找到多少萝卜呢?
生1:2个萝卜。
生2:3个萝卜。
生3:5个萝卜。
师:(用魔术笔圈住1个萝卜)到底是多少萝卜呢?
生:这里是1个萝卜。
师:(用魔术笔圈住1筐萝卜)那这里有多少萝卜呢?
生:5个萝卜。
生:6个萝卜。
师:这些萝卜都放在一个筐里,我们也可以说有——
生:5个萝卜。
师:不用个数来说,可以怎么说?
生:一筐萝卜。
至此,才得出1个萝卜和1筐萝卜。真是让我很意外。我压根就没有想到孩子们会在这里卡壳了,呵呵,是对学情估计不足还是我的问题有问题呢?而在一班上的时候第一个小朋友就答出来1筐萝卜。
不过,在这个环节里,有效使用了白板的魔术笔功能,将孩子们的注意力指向我们讨论的中心,给孩子们屏蔽了另外的信息,在激发兴趣和提高课堂有效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第二个板块里,讲授基数与序数——纠缠在请几号小朋友出列是出来几个人的问题处。
【课堂回放】
师:现在足球场有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白板出示图)
生:10个。
师:你是怎么得来的?
生1:一个一个地数。(到白板前用笔一个一个地圈)
生2:看他们的号码。(到白板前圈出衣服上的号码)
生3:一个一个地数太慢了,我是两个两个地数。
师:都不错。他们每个人的背上都有一个号码对吗?那现在我要请3号小朋友出来,是出来几个人?
生1:1个。
生2:3个。
(争执不下)
师:那好,现在我们来试一试,到底出来几个人?请这一小组的六个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号码。现在请3号小朋友站起来。(3号小朋友站出来。)看清楚哦,现在出来的是几个人?
生:1个。
师:为什么不是3个?
生:因为你是请的3号小朋友,只请的3号,没有说1-3号。
(我以为他们明白了道理,于是再问)
师:现在请5号小朋友出来,是出来几个人呢?
(还是有人在说5个,包括高子韩。不行,盯住高子韩)
请问,高子韩,你是你们这一组的几号?
高:2号。
师:现在请这一组的2号站起来。(高子韩站了出来)现在站起来几个了?
高:1个。(很不情愿地,但还是应该接受了。)
师:为什么有小朋友要把3号小朋友理解成是3个小朋友是错的呢?因为我们的数不但可以表示多少,它还可以表示顺序。
总算把这个难点问题给突破了。预设在这个地方不会有那么多的孩子产生歧义,尤其还有好几个聪明的孩子,呵呵,看来一定要蹲下身来好好把握学情。
预设的时候,总是不会想到这么多,认为孩子会按照老师的设计来如行云流水般地把课上下去,其实这中间还需要不断地调和调和,尤其是一定要把自己也定位于一个孩子,在预设的时候尽可能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恰当运用教学辅助手段,才能让三十分钟的课堂更高效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