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泡泡生活课程——饺子》

作者:黄子华    点击数:3232

饺子的来历: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口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12月12日至12月15日,泡泡娃们在家长志愿者的帮助下,了解了饺子的来历,并体验饺子制作与烹饪全过程。
包饺子:
刚开始孩子们觉得包饺子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听过老师讲解,观看老师制作后,泡泡娃们就迫不及待要自己动手包饺子去。当饺子皮拿到手上后就感觉不知如何是好,黏黏的肉馅要怎么才会乖乖地跑到饺子皮中间去呢?怎么样才能打出漂亮的褶皱呢?还好有家长志愿者们耐心地帮助,泡泡娃们从第一个包成“烧麦”样的饺子,逐渐越包越像那么回事,在做到第4、5个饺子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包出像样的饺子了!
小插曲:
一年级三班的Jammie小朋友,刚进泡家厨房就给老师说感觉不舒服,于是Johnson就立刻让她在一旁休息。经过询问才知道,她上午就有些感冒,于是Johnson便通知家长。10分钟后,Jammie妈妈赶到泡家厨房要接她回去。可是,这个时候,Jammie表现得更不开心了,Johnson看出了她的心思。在询问是否能坚持上完课再回家后,Jammie妈妈只好在一旁陪个女儿上午课再回家。她不想因为一点点不舒服就放弃有趣的生活课。可见,咋们的《生活课程》有多受小泡泡们的喜爱。
煮饺子:
当泡泡娃们认真包饺子的时候,老师已经把水放在炉上加热了。等孩子们包完饺子,水也差不多准备好了。这时候,泡泡娃们提前感受到了“统筹方法”的有用之处(虽然还没人给他们提过)。接下来就是热炒热卖啦,在等待饺子煮熟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口味调制吃饺子的蘸酱(酱油,醋,白糖,香油)。等饺子浮上来,反复4次加水再烧开,饺子就熟了!
吃饺子:
泡泡们第一次吃上了自己动手包的饺子,别提有多开心了。回家一定要跟泡爸泡妈们分享今天的收获,给他们一起做饺子吃。

瞧!我们包的饺子。

孩子们听老师讲解饺子的来历,观摩老师操作。

我们等不急了,赶快动手做吧!

耶!我成功了。

饺子下锅咯。

吃着自己做的饺子好“美”哦!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