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我参加了在泡小西区举办的一场cop课程培训会,培训中有一个预设环节——请在15分钟之内完成一个“课堂关键事件叙事”,请对关键事件主题进行描述,并说出它的启示意义及主要叙事方法。
事件主题描述:“囫囵吞枣”的含义。
启示意义: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和已有经验进行学习,让学习更生动形象化。
主要的叙事方法:白描、自我叙事、插叙、联想、夹叙夹议、顺叙
今日语文课,我们要学习一类词语,这类词中有很多形声字,渗透用声旁猜字音的识字方法,即“读半边”。
课程伊始,我们从掌握这组词语的读音入手,我设计了诸如齐读、分小组读、男女生对读等阅读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当孩子把字音读准后,我们进入本堂课的第二个环节——自由质疑。
孩子们对不了解的知识,往往存在莫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于是纷纷举手,就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提出疑问。
“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一个学生问。
阿林突地把原本放在课桌里的手高高举起:“我知道,我知道。”
我瞅他一眼说:“那你说吧。”
“我爸爸告诉我,囫囵吞枣就是吃东西很快,塞进嘴里就吞下去,连味道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把枣子里的核也吃了!比如猪八戒吃西瓜,吃完了嘴上身上全都是,别人都知道什么味道,他却不知道。”
这让我想起阿林平时吃饭的样子,饭菜端到他面前,他几乎是把整个脑袋埋在餐盘里,不问三七二十一,用勺子一阵狂刨,桌上身上满是饭粒和蔬菜渣,吃完嘴也不擦,任油汤在嘴上印一个红圈,表示这顿饭进肚的印证。
我笑着看他:“你平时吃饭就囫囵吞枣吗?”
听完我的话,同学们一阵哄笑,想必是联想到了阿林平时吃饭的样子。我想“囫囵吞枣”这个词的含义在他们内心里已经活了,也会意地笑了。
阿林在一旁急了,想不到本是想对这个词做一番解释,却来了个现身说法。也不知道这次事件对他以后在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有无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