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她已经来了好长时间了,整理东西已经超过了三分钟。”我随着我的语文课代表的手指的方向看去。娴儿埋头在她的书包里,摸索着不知道什么东西,就是半天不收拾整理好自己的东西。
我的语文课代表很为她着急,因为早上来校一直到8:30是同学们的晨练时间,王老师是给她的语文课代表说清楚了的,一定要让同学们到操场上参加锻炼,她们很用心的执行着王老师给她们的任务,可是却遇到这么个烫手的山芋,并且屡次劝说屡次不改,也真够让她们头疼的。
我看着我的语文课代表一脸无奈的表情,笑笑说:“要不,你们把她送到操场上吧。”
于是我的两个语文课代表来到娴儿面前,大有五花大绑要把娴儿绑出去的架势,于是娴儿不答应了。撅着嘴,瞪两只杏眼,整个身子如同一匹要挣脱缰绳的骏马一般,拼命挣扎着,朝与操场相反的方向奔逃。
娴儿不顺从是一贯的事情了,她总是想对当下你要她做的各项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且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找各种方式掩饰和开脱。我可以想象,她的教育是出了多么大的问题。一个不断找理由为自己开脱的孩子,肯定有两种不同的教育力量在她身上拉扯,在一方得到确定的答案可以在另一方被推翻,正因为施与她的力量的不统一,于是她可以用一方对她的要求去反驳另一方。致使长此以往,对她进行教育的两方,要不一方占绝对优势,要不她可以分别用两方的不同观点去攻击其中一方,这是怎样一种混乱的状态?所以孩子不能按照给予她的正确要求去完成一件事情也是正常,因为她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却被我们大人不同的思想观点指引到了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
我用眼神示意她,她闹够了,不能这样任性妄为,于是在两位语文课代表的催促下她去到了操场。
将近早读课上课的当儿,我去操场上看一看,其实是想了解他们早上排队进教室的情况。可没有想到的是,我的右脚刚一踏进塑胶跑道的红色区域,一个孩子迎面而来。
“王老师,娴儿她不跑步。她说她感冒了,她说她鼻子不能很好的呼吸。可是刚才体育老师让集合的时候,她又跑得飞快!”
这个孩子是在用她的说明力证,娴儿是可以跑步的,可是她偷懒不跑。当我的目光再次落到娴儿身上时,往日的一幕幕涌上我的脑海。
体育课的铃声响起了,同学们都外出排队了,可是娴儿却在座位上磨蹭,当我用眼看她时,她说:“我感冒了,不能上体育课。”
“那也应该和体育老师请假啊。”她于是一副无奈的表情,然后独自去了操场。
等我忙完手里的事情,去到教室外面时,却发现她正在教室外走廊的一角独自徘徊呢。
娴儿的倔强和任性让她缺少朋友,这是我看到她常常独自玩耍的原因。其实她内心里也有和同学交往的渴望,就在上学期,她因为想和一个同学做朋友,于是带了好多东西来和这个同学交换,到了后来没有可带的东西了,于是就听凭这个同学的要求,去拿了别人的东西再送过来,为了这件事,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来谈心,后来,她慢慢改掉了这个毛病。
有时看这样的孩子,内心里还是有些酸楚的,因为不是不想拥有朋友和快乐的生活,而是当孩子刚迈出那要与人交流的一步时,却感觉行路如此艰难。
我们现在越来越文明的社会交往模式和家庭交流模式,是不是制造了太多的藩篱。或者我们过多的担心,过多的保护,过多的束缚,过多的重视,是在让孩子不堪重负。这倒让我想起了阿林,他的放纵,他的大无畏,他的毫无绅士风度的一举一动,却随时随地很有影响力的在召唤着身边的人和他越来越熟络。
还记得那时候她说:“你看,阿林是和那群保安叔叔混得最熟的。”
我现在暗自笑笑,更多的是思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