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示之以范,授之以渔——《灯光》课例课堂观察引发的思考(宁超群)

作者:宁超群    点击数:3107

2012年3月20日,成都市高新区教研室在高新区中和小学举行了“自主性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活动。我是课堂观察小组成员之一,在《灯光》课例中,我以教师指导策略中的教师示范作为观察视角,做了详实的记录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示范,又可以叫做演示,是最原始的、最基本的,又是最简易、直观而有效的指导模式。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新的课标,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平等中的首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注意给学生以科学指导和示范影响。新课标中倡导:“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主性阅读教学”同样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因为教师的示范在于他的系统的、科学的、透彻的关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思路、方法、途径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并且学生就会以此为示范加以实践。

一、朗读示范,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精彩回放(一)
音乐响起,老师深情的范读: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这个故事离孩子生活久远,学生自主质疑解疑后,朗读语气平淡,老师补充一段背景资料后声情并茂地朗读,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去,入其境,悟其情。学生的朗读随之有滋有味。
此课例总计用了三次朗读示范,有读准字音的示范读,有品味语言的对比读,有引领情感的的师生合作读。教师的示范可谓适时有效!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领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潮。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二、质疑示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精彩回放(二)
浏览课文3—5自然段,围绕这一句“多好啊”,你有什么想问问郝副营长?老师的问题抛出之后,学生们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老师却胸有成竹:“同学们,提问呀得问到点子上,问到人的心里去。我们来整理一下,看看哪些问题问到郝副营长的心里去了?”随机整理学生的问题:“你想问他说这话的原因,是吗?你是想知道他在憧憬什么吗?……”
其实,老师的问题也问到孩子们的心理去了!

整堂课围绕“三疑三读”的预设,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老师的质疑示范达十六次,每一次的示范有目的,有层次,学生们由想问,到敢问,逐步走向了会问。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又如何提炼问题,并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到答案的途径,这样的示范多了,学生就会在模仿中去学习如何质疑。因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语言示范,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
精彩回放(三)
当学生们第三次自主质疑,追问郝副营长时,老师扮成了记者深入采访:“你为什么要点燃那本书,难道你不怕暴露自己吗?”
……
“你遇到了什么紧急情况?”
……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战士们就会……如果找不到如破口,战斗就会……如果找不到突破口……”
学生们感情朗读之后再次追问:“此时,郝副营长举起的还仅仅是火光吗?”
在和老师的交流中,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千钧一发”,交流了心中真切的感受:这灯光是生命之光,是希望之光,是信念之光,是胜利之光……
老师的语言简洁凝练却富有激情,学生的回答闪烁着智慧之光!

小学教育面向6—12岁的儿童,这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普通话,而且语言必须完整、正确、规范,并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程度的儿童化语言来表述教学内容。少年儿童正处在脑的发育阶段,模仿能力强,记忆能力强,对教师十分信任并怀有崇敬之心,如果教师能用儿童乐于接受的语言教学,采用浅显易懂、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简单句式讲课,语气和蔼亲切,就能使教师和学生的心贴近了,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教师的教学语言,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才能跟随教师去愉快地探究知识,才能从教师的语言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语句来归纳出表述自己思想感情的语句来。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带有示范性,努力使教学语言能够为儿童所明白和接受。倘若有所偏差应及时调整,拨正到位,使语言信息输出的方式、程序、节奏和速度更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心理需求。让教师规范化的语言成为儿童与人交际时运用语言的楷模。

四、思维示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精彩回放(四)
师:学完这篇课文,我想给题目《灯光》加引号,因为这不是普通的灯光,而是一位战士的精神之光。你想给题目加什么标点?
生1:我想给它加上感叹号,因为这灯光令人肃然起敬!
生2:我想加省略号,因为有许多的英雄为我们付出,有许多像《灯光》一样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引发我们的思考。
……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的示范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精彩发言怎会错过!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从“学”和“思”的辩证关系中,可以看出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有了学思并重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学思并重的学生。学习质疑,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学习思考,是学生的另一种思维形式;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学生的思维变成了智慧!而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智慧。

五、书写示范,培养学生规范写字的能力。
精彩回放(五)
老师开课时写下课题:《灯光》。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刚劲有力。学生们随之补充的板书,一如老师,没有一丝马虎。
其身正,不令而行!老师没有一句提示,写字要怎样怎样,但教育的含义已在学生的写字中彰显。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老师的一手好字便是最好的教法!

总而言之,一个优秀的教师,在与他面对面的学生前,他本身就是一本书,一本开卷有益的好书。他的言行举止、他的情感态度、他的学识修养,对学生成长所产生的终身性影响作用,是任何教科书与课堂都不能取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如果能恰到好处将会事半功倍,当然得益最多的是学生;其次,教师也能从中受益,可以让自己的教学过程更顺畅,让以后的教学更轻松。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正所谓“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使终身受益。” 示之以范,授之以渔,为人师者当谨记!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