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里的故事(一):
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心情安好时,便会觉得课堂上的那些小精灵越发的可爱。
常规课上,教学《乘船》,也就是连减。让学生独立尝试,发现孩子们受前面连加的影响太深,每个班都有接近二十个孩子用了一个竖式表达。他们之所以不会发现问题,是因为算式是92-44-26,也就是只牵涉到退一次位,很顺理成章的做出来了,并且还很自豪的拿上来展示分享。
因为一班先上,所以处理得就不是那么的智慧。最先上来的就是黄显,用了一个竖式计算。让他说自己的想法,他也问了和他想法的人一样的人有多少和其他同学有问题要问吗。在问问题的时候,几乎就没有人举手,孩子们发现不了这个问题,这可咋办?再加上那么多的“知音”,只有我介入了,我介入的身份是老师。我修改了最后一个数,改成了29,让学生再去做。顺着思路做,发现了问题,可是那些俏皮的家伙告诉我说,可以在那个退位的地方写两个退位点。我说我可没有见过,再说画两个点只有你明白意思,其他人不懂怎么办。写一个竖式不能做连减,那怎么办呢?幸好班里还是有我的“知音”,有写两个竖式的,也有用口算的方法写的,总算让小家伙们明白了道理,骨子里他们总有种挑战老师的感觉。
在四班,先是小高同学分享算法,我坐在了他的位置上。同样出现之后,问问题的时候,仍然没有人问。我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出现,我站起来说我有问题要问,请他细说竖式计算的思路,并让他写下个位的运算情况,这很简单,他轻松自如。我又继续刁难他,请他用同样的计算方法计算70-15-16,写出个位的运算情况。他很兴奋的写10-5-6,得了,课堂交给孩子们了。因为有同学发现了问题,和小高辩论了起来。一个说你向十位借了一个还是不够减你怎么办啊?小高说继续借呀!孩子们回应他这个时候你是找“70”还是找“15”的十位借呢?你又该怎么表示出来呢?还有孩子说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再减,这里都说的是向十位借“1”而不是借“2”哟!一连串的发问,让小高同学明白,此时用一个竖式来做连减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从座位上起来,表达了我的看法,才停止了这场争论,我也很庆幸这个“学生”的身份多么重要。然后请了熊翱来分享他的做法,他的书写很漂亮,用了两个竖式来表达,并且在第二个竖式之前还加了一个词语“那么”,孩子们都关注他的那个“那么”是什么意思,熊翱说那是他心里想的,就写了出来,因为92-44=48,那么再用48-26,就这样承接上了。我也对他的“那么”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因为我的这一个评价,孩子们在练习本上做的时候几乎都写上了“那么”这个词语,可见,我的影响好大。所以,还是要小心自己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
午间,四班做练习题。就用书上的两道题让孩子们独立完成,然后让他们自愿来分享自己的作业。说了分享了会有奖励,但是举手的人也不多。找到了8个,还包括文靖。好的,让他们一一展示,让下面的孩子当好评委,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最后展示的云舒,她漂亮的书写赢得全班同学的掌声。我首先肯定了这8个孩子有勇气来展示自己的作业,先为勇气给予奖励,然后再为其中书写漂亮的又正确的给予奖励。我只想给小家伙们一个讯息:只要你愿意来,舞台就是你的。
一班做练习题之后,因为时间不够,所以就直接批阅。有个小家伙作业拿上来后,错了一道,我随口说了一句“假精灵”。这句评语是我们小时候听的最多的一句,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会突然想起这句,说出来之后,马上有孩子问我老师假精灵是什么意思?我才发现自己不该这样说,但说出去的又不能收回,便解释说就是看上去挺聪明,却因为不认真导致了错误的人,你愿意做这样的人吗?孩子们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感觉很新鲜,顾笑去了,真正去理解它的意思的人不多,也得了,再也不能说这个词语了。真的小心一点,这帮家伙不要随便去“惹”!
偶尔会把孩子们对我的亲密当成最大的鼓舞,其实课堂上孩子们精彩的言行对我来说是更大的鼓舞。
能聆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是莫大的奖励。
珍藏好这份奖励,于生活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