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一直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改革最多的还是课堂教学模式。
记得我参加工作时,很长一段时间用的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学习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的模式,对于刚刚踏上讲台的我,还是很有指导作用。
后来,“目标教学”提得响当当。于是,我们课前用上小黑板,写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一起大声读了之后才开始新课的学习。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一起向着目标努力,亦是一件好事。
再后来,林林种种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层出不穷。于是便知道了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等等一批名校,知道了讲学稿,导学案,知道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三转五让”教学模式、“教学合一”模式……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从以“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于是,对这些教学模式十分推崇,也开始悄悄地在自己的班上实验,也欣喜地看到了学生们的一些变化。但是总感觉使用起来力不从心。后来,学校开始大规模地学习使用讲学稿,制作导学案,才发现真要搬别人的教学模式,实在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于是,忙碌的我们开始批判这些模式带给我们的繁重的工作量以及那些值得怀疑的教学成果,批判那种表演型,热闹型的课堂。
目前,学校实施“三十分钟”课堂,我们遇上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开展“分享式”教学研究,首先为我们分享了那些优秀的教学模式。于是,静下心来再读这些教学模式,会发现每一钟教学模式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理念在支撑。模式只不过是教学理念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已。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出现好的效果,并不是教学模式本身单一的因素而引起的,它必然涉及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管理、德育工作、激励评价以及校本教研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使教学模式产生最大化的效果。
心平气和地研读那些模式,以“扬弃”的态度对待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模式,会慢慢地厘清:合理的教学模式反应的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可以让我们迅速找到教育教学的方向。但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更不要被模式所禁锢,而应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初衷出发,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需要模式,但是请不要模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