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之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固化的时代背景下破茧而出,我想,其根源就在于顺应了学生作为一个“积极”人的本性。
作为生命向上生长的源动力,每个人都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渴望,这种渴望带动了孩子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需求。“给我一个空间,我定能如你所愿。”古人讲欲进则退,用在师生关系上真有生生太极之意,想让孩子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看法,那我们就少一些灌输,少一些包办,孩子的潜能,不是“逼”出来的,是“放”出来的。
关键在于如何放之有道?或许家庭教育模式能给课堂教学模式一些参考意义。在家庭教育中,存在这样三种教养模式,第一,放任型家教,一味地放任自由,那是责任的缺失,因为孩子缺乏成型的道德判断价值观,如此容易走向歧途。第二,权威型家教,成人的想法都是正确的,作为孩子你必须听我的,无视孩子的独立与自主。第三,民主型家教,家长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家长与孩子能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对孩子不成熟的行为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使平等尊重与适当限制相结合,有利于儿童独立性、自信心与能动性的养成。类比于这三种家庭教育模式,传统学校教育模式恰似于权威型教育,以“这些都是真理”的名义进行所谓的“高效”讲授,孩子成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没有了反思,没有了创造。而当今风起云涌的优秀教学模式,虽然形式各异,但皆恰似于民主型教育,在知识面前,教与学的双方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充满人性关怀的。课堂不是直接指向知识吸收的结果,而在于知识学习的过程。
在民主型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在不断地放手,比如,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教学模式。所谓“五让”,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但这些不是放任自流,它是基于对学生信任前提下的引导,有着强大的原则性。
表现在:第一、教师对课标、教材和学生的深入理解。只有对课标、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设计预习的过程和方法,才能充分预测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在分享与展示的关键之处引领方向,授业解惑。第二、学习目标和任务的具体落实。从预习交流、到分配任务、再到课后反思,每位学生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是具体的,保证其参与者的身份。第三、良好浓重的分享式合作学习氛围。“兵教兵”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智力因素的发展,还有社会交往,道德品质的发展。第四、对提问能力、质疑能力等批判意识的高度重视。“不举手就发言”,学生沉浸在开放的“学术研讨交流”中,会听、会想、会说。第五、教师背后的团队研究与团队合作。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能够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能够从一个学校到全国知晓,那是行动研究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