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家长、老师都知道放弃或者严厉的管教孩子是不正确的,会让孩子更叛逆、更自卑,甚至心灵扭曲。但是,如果孩子不管做什么,家长老师都冷漠对待,或者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其内心世界不管不问,其实也是一种暴力,我们叫他“冷暴力”。它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尤其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会不自觉地采取“冷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有的对孩子态度冷漠,常常爱搭不理;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经常把孩子批的一无是处;有的则只是关注学习成绩等。但不管是哪种家庭暴力,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人格发展。
如何引起别人的关注
有些人就像空气,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忽视,永远是生活的看客,而不是主角,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了你的身上,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悲观泄气,想一想自己的问题到底出现在了哪里。
容易被他人忽视的人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喜欢表达自己、远离人群。也就是说,他们害怕被关注,但内心深处又十分渴望别人的关注,不自信、不自我,十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和评价。其实把自己的优点展示给大家,主动些,自然会受到别人的关注。另外,还要学会多关心别人,没有人会喜欢冷漠的人,付出是双方的,在乎也是双方的,你忽视别人,别人自然也忽视你,所以,要想收获真心,首先要付出真心。
给家长支招:如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孩子对自己的判断最初往往是从父母那得到的。他们会把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与自己的要求加以对比,形成内部的同一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作为权威,总是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旦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漠视、没有反馈、评价太低、或冷嘲热讽等,都会导致孩子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导致退缩性人格。所以,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要把握好控制和放任、温暖和冷漠的“度”。
第一,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短处或不足。
第二,要教育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告诉孩子,有时社会评价一个人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牛顿和爱因斯坦小时候都曾被人们称为笨孩子,可是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
第三,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往往认识不足,有时可能会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导致失败,从而容易产生自卑情绪。父母要引导孩子量力而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应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
第四,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同样很重要。要让孩子具备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把失败和挫折变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中国人表达方式比较含蓄,很少开口说爱,多是以“期望”的方式传达爱意,影响孩子。这种方式不是不好,如果期望合理,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获得必要的自由,但如果期望过高或过低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首先,家长的期望要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不能不切实际;其次,期望要全面一点,不能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要多一些社会性目标,比如期望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或善于与人相处的人等。
(阳光心理工作室 文静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