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让成长不烦恼—内向与外向

作者: 文静    点击数:4016

很多性格内向的人对自己不满意。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够外向一点、活泼一点;他们并不知道,有许多性格外向的人对自己也不满意,希望能变得稳重、成熟一些。所以对自己不满的原因可能不是因为内向或者是外向,而是别的更深的原因。

内向者与外向者其实是各有短长。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极端的内向和极端的外向肯定都不是好事。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处在内外之间的某一处,或者稍偏内,或者稍偏外。

邓小平就是一个内向的、沉默寡言的人。国外的领导人对邓小平的评价是:一位说的少,做的多的伟大政治家。所以说,内外性格的人一样也可以很优秀。

健康的内向性格是一种和谐的、自然的状态,而且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对这一状态没有太大的不满,并且愿意承受由此带来的诸多不便。比如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喜欢读书,他的理想是当作家,作家有时是很孤独的,他也愿意去承受那份孤独,那我们就可以认为他的内向性格非但没有什么不好,反而有助于他成功。

不健康的内向性格是不和谐的、不自然的状况,这样性格的人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内向”而已,还有一些忧郁、压抑甚至悲伤。这种人明显的对自己的状况不满意,常常会因为自己拙于言辞或在公共场所变现不佳而深深自责。表面看来,这样的人可能很安静,内心却冲突不断。他们渴望和别人交流,渴望了解他人也被他人了解,但却由于在交流中受到了太多的伤害,他总是对交流的情景和结果心存畏惧。如果是这样的内向,就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了。

给家长支招:如何帮孩子克服紧张情绪

孩子在面临考试,或者其他重大活动之前,都会产生紧张情绪,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紧张既能提高水平,发挥潜能,又可能因此而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失败,关键在于如何调节。

因此,培养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教育孩子在面对重大事件时,做好心理准备,把外在压力变为自己的内在动力是很重要的。

第一,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宽容大度的品质,养成健康的体魄。培养孩子开朗、活泼的性格。拥有宽容大度的秉性、开朗豁达的性格往往可以瞬间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遇到紧张的刺激也容易自我化解,对付紧张状态的能力和耐受力自然就强。所以,一个人的心胸宽广了,自然就不至于一遇到刺激就紧张了。

第二,让孩子掌握心理上的防御机制。

孩子在社会生活中总会和其他人不断发生交集,他人的行为往往构成导致紧张的因素,因此,让孩子掌握心理上的防御机制,如回避、否认、识别、转移、理智化等,有利于孩子克服紧张情绪。

第三,教孩子一些克服紧张的方法。

自我暗示法:让孩子在心中对自己说“我肯定能行”、“冷静”、“我要放松”、“不怕,没什么大不了的”等。

愉快回忆法:遇到紧张的情况可以回忆一些自己最高兴,最快乐的事情,得意一番,减少紧张的影响。

音乐缓冲法:多让孩子听听舒缓、轻柔、优美的乐曲、平静心态。

娱乐休闲法:对带孩子听听相声,与孩子一起看小品、幽默画,同孩子一道参加娱乐活动等。

倾诉法:倾诉有利于克服紧张情绪,让孩子做到镜子前面,对镜中的自己倾吐心中的焦虑,或写在日记上,或找朋友、同学等聊一聊。

后果重估法:让孩子认识到后果并没有想象那样严重,从而没必要那么紧张。

(阳光心理工作室 文静采编)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