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给孩子的21封信----牡蛎和鱼

作者: 文静    点击数:4611

亲爱的孩子: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试图让你了解,大自然是如何创造了太阳,月亮、星辰、岩石、山川和海洋,我们所熟知的这些可以统称为无机物体,即大自然并未赐予它们生产自我的能力,而是选择了保留将其摧毁或再创的权利,而正如我前面所言,大自然似乎对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以及所有生命的物体厚爱有加,我们将这些生物称作有机物体。大自然赐予了有机物体以生殖的能力,但是这些被创造出的新生命却不得不面临着一出世便沦为孤儿的命运。在所有的植物、蔬菜和谷物的生命轮回圈中,这一规则都始终奉行—随着一个物种被大自然创造出来,接下来它便要开花结果,生成种子,以此种方法来创造出新的生命,待这些新的生命发育成熟,仍旧会重复这一过程,周而复始,代代相传。

通过回忆这些,我们准备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把有机体按照最简单最容易的方法分类,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根据其具有的神经系统及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知觉中的一种或多种,我们将其称作有感觉生物;而另一类,诸如草本和木本植物等,按照人们的标准认为,不具备神经系统,也没有感官知觉,因此,我们将其称为无感觉生物。

当我们研究鸟类、鱼类和所以的动物时,就不会像研究那些雌雄同株育种的植物一样,因为这些生物的生殖方式是—交配产卵。有些卵,比如像鸟类的卵,是由一层硬壳包裹着的,但并非所以生物的卵都是如此。同样,这些生物卵子结合的过程也与植物授粉不同,由于他们具有神经系统,所以,父体会排放出一种液态流体,父体将其传送给母体以另外一种方式生成的卵子,再经过一个过程的合成发育,便会生成最后的宝宝,下面我们将会探讨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牡蛎,这是一种既无听觉、视觉、嗅觉也无味觉的生物,由于它只具有五种感官中唯一的触觉,因此它被视作有感觉生物钟发展水平最低等的生物;因此,我们会发现,它与大多数植物很相似,父体、母体同蜗居于一张牡蛎贝壳中,当卵子在牡蛎中逐渐成型时,父体和母体便会各自贡献出自己的一部分能量,使之发育完善,我们称其为受精卵,牡蛎宝宝就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最后,当这些受精卵发育成熟之后,便会在春天从父母的壳中“破茧而出”,随着河水顺流而下,直至附着到一块岩石、一个大的牡蛎外壳或者其他坚硬的物体为止。而这个外壳就不但成为牡蛎的房屋和衣服,而且也是继续繁育牡蛎下一代宝宝的摇篮。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鱼类的生殖方式。鱼类与牡蛎的生殖相比,可谓是大相径庭了。大自然创造鱼类时,他分别给了雄性和雌性不同的身体。因此,鱼宝宝也就像小孩子一样,有了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我猜想每年春天,当你的妈妈从市场买回一条很大的鲱鱼,在清理它的内脏时都会发现,它的身体里装满了成千上万的卵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鱼卵,这些鱼卵可以跟鱼一起被烹饪吃掉。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这些鲱鱼都生活于深海中,到了春天,鱼妈妈的体内便会充满一年中生成的卵子,这时候,它们便会告别久居的生活环境游向海湾,有时它们会逆流而上数百英里,直到它们找到一片幽静的、安全的、适宜生存的水域,鱼妈妈便会在这里产卵。在每年春天这个漫长的旅程中,都会有许多鲱鱼被渔夫的大网捕获。旅程中,鱼爸爸总是陪伴于鱼妈妈的身旁,当他们发现合适的水域时,鱼妈妈便会从体内排出成千上万的卵子,这时鱼爸爸会轻轻游弋于鱼妈妈排出的卵子周围,同时从体内排出一种类似生鸡蛋清般的流体物质,这些物质瞬间便会与卵子交汇,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受精卵便会形成,就像谷物通过花粉受精一样。

在受精之后,这些卵子便沉淀于适宜生存的环境中,鱼爸爸、鱼妈妈便会游走,再也不会知道它们孩子的下落。几天后,小鱼便会在水和阳光的作用下孕育而生。幼小的鱼和牡蛎一出生便成为孤儿。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鱼宝宝是从哪里来的。下次,我将告诉你鸟类和动物的宝宝是怎样出生的。

(阳光心理工作室 文静采编)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