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课堂分享的语文教学范式会渐渐清晰

作者:宁超群    点击数:3043

一 主题与团队

“分享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质疑意识的培养”课例研究是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宁超群老师主持的语文学科实训基地并联动相关学校语文教师研修活动的主题。或许是925日超群、袁翔老师在青浦教院听学过关老师解读“静听教师成长的脚步声”,或许是泡小数学等学科已然推进这主题,让语文基地的研修主题渐渐清晰起来,并渐渐成为实训活动的主题,这是十分难得的第一步,有曰:有方向更容易凝聚团队、更容易有收获、更容易取得成功。

1221日走进袁翔、何红雨执教三年级《圆圆的沙粒》课堂和研修情境,让我感动这一群青年语文人的团结、激情、和谐、进取的团队精神和氛围,这是一群相识不久却亲如一家的语文人,有川妹的火辣,有天府的睿智,有事业的追求,更有现代化的理念与文化,更有分享课堂砥励成长的笑声。有曰:融入团队,摆进自我,是青年成长和教学进步的好方法。在这里,我看到了,更感受到了。

二 解题与评课

219时,袁翔与何红雨依次展示《圆圆的沙粒》课堂,超群老师把磨课、观课、研课、录课、整理等准备详尽、分工细致,课后关老师结合“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要点(小学版)”边解读边评课。

1.“分享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质疑意识的培养”课例研究,主题有五个关键词:分享理念、小学语文课堂、质疑意识、培养、课例研究,最终必然筛选出“分享式教学”或“分享式语文课堂”范式。这就初步为实训基地或者为团队教师找到了语文教学的名字。辨析而言:

课题主旨:培养教师、培育课堂

教学方式:分享理念与策略、范式

行为指向:质疑的思维意识与品质

学段学情:小学语文

行动方法:课例研究再思辨关键词,分享与质疑是核心,由此思考观课点,才能写好这篇主题文章

前者是“怎么教:分享式教学”,分享的前提是解读文本,分享的条件是师生相异构想,分享的策略是互答、讨论、对话等,分享的达成是充足的时间与教师的点拨。等等。

后者是“教什么:培养质疑思维”,质疑的基础是通读课文、品读语言、解读意脉,质疑的意识是文本感悟与内涵思考,质疑的分享是教师因学而教,质疑的品质是尊重学生与培育批判精神。

通过课例研究,要解读小学语文教学疑什么?怎么疑?疑到什么程度?这就要学习学生心理、解读经验、对话理论、质疑理论等,思考语文教学的学科本义、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等等。

2.我们似乎都忘记了“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目前有识者再度觉醒“课堂是师生成长的摇篮”,“好教师是上课上出来的”,“教师的品位就是课堂的品质”,“只有教师的成长才能有学生的成长”,可谓“明师出高徒”,明者,才能名也。两堂《圆圆的沙粒》,珍珠闪亮,只待串联,就将成为“主题课例”美丽的项链,亦如关老师所建议的,课例研修就是让老师的经验清晰起来,并把这些方法串联起来,有一个结构化的范式。

袁翔的课堂是顺应课文结构推进课堂的环节,学识字词是先明理,再体验,表现出认知的过程性和体验的感悟性,之后,师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便理解语言的“显性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对话,学生一问多答,或者分享相异构想。师问:“只有梦想,还需要什么?”开始沉浸课文的“隐性意脉”——有梦想,更要有坚持。教师顺应学生的理解,黑板依次贴出“梦想——议论纷纷、决心——不动摇”,尽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老师结课前,通过PPT“圆圆的沙粒——美丽的珍珠”图片对比,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的第三层、童话的“深邃主旨”,即“即使我们普通人,只要有梦想,通过努力,就能实现愿望”。让我惊异的是,“师之蕴:解读内涵三层次”,小学三年级师生也能理解,并且在课堂质疑深入,分享得有条不紊。这一堂课,让我感受到了这一团队的底蕴,也感觉到了主题研修必然能够结出“美丽的珍珠”。

何红雨的课堂不是袁翔依文顺叙,因为第2课时,PPT打出“追梦,体会付出之艰”,确定了理解课文的主调和设计的主线,从诱人的“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滚滚的涛声”,给学生构造了一个流连忘返的景象,直接从课文的“意脉”展开,与课文相比,可谓“倒叙”学习课文,“体会追梦”成为环节主线,学生边读边议论,看出质疑的意识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思考,分享学生的相异构想,印证“学,在于说”,学生读“太可怕了!……”师追问:“可怕的情感”读得还不够——这是对文本情感熟读的引领,还有通过补写“……”,引领学生也是渲染“付出之艰”,这里可谓给足了达成质疑的时间。本节课从质疑与分享课文第二层内涵,那么课尾“圆满,体悟梦想之美”,则触及课文第三层内涵,这是思维的张力,放大这张力,何老师设计“凋落,升华追梦之根”,拓展开“决心、坚持”,有成功的“美丽的珍珠”,也有“令人尊敬的失败者”,引向思辨的远方。若质疑“有志者,事竞成”,我分享“做事者,志竞成”,不是吗。

三 期待与祝愿

关老师感悟“教师的教学具有个人化特点,教师的成长极赋群体化效益。”“做课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团队在创造。”“学了就有思路,做了就有方法,写了就有底蕴。”只有写出来,才是自己的。期待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语文实训团队更多的筛选、提炼、经验在课例中……课堂分享的语文教学范式全渐渐清晰。

20121223日星期日于夏阳湖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